top of page

一日通

以色列是一個旅遊國家,可是交通並不便民。星期五傍晚乃安息日的開始,下午三時起,巴士便陸續停駛,直至星期六晚上才陸續恢復。即使在其他日子,也不見得交通方便,許多班次要等上一兩個鐘頭以上。 去年我到米吉多,在附近交匯處下車,便要走差不多兩公哩路。又到該撒利亞,也要步行半個小時才到達入口。今年本打算到哥拉汛,但遺址離車站甚遠,來回步行便要一個多小時。烈日當空,路不易找,惟有暫時放棄。若不是參加旅行團,而要自己雙腳走路,相信有許多人會受不了!如果交通方便一點,減少步行,直達景點,那多好啊! 以色列有一款交通證(Rav-Kav),它有點像八達通,全國大部分巴士、火車和輕鐵適用,只是不能購物付款。我與同機的美國牧師申請了一張載有相片的,增值時還可享有特別折扣。 遊客如到某些景點即日來回,可以考慮購買一日通或一週通。可惜此證分區太多,即使手拿說明書也不易看得明。我第一次用一日通往昆蘭去,然後再到馬撒大,回程時竟要另付車資。又有一次往伯珊時,司機聽不懂英語,硬收了普通車票價錢,結果在回程時需要另外購票。另外一次則由提比哩亞往采法特,回程時停留哥拉汛再續程往塔加。待車時坐上別家公司的巴士,我向司機說明已購一日通,他用售票機核實了交通證,然後叫我找個座位坐下,後來我才發現他在交通證上扣了車費——只幾分鐘車程,卻收了港幣四十六元(足以吃一頓飯,肉痛了)! 作為香港人,以我們的角度看以色列的交通,似乎不大公道。香港交通網絡完善,幾乎涵蓋所有地方。即使偶爾乘的士,也是挺方便的。至於巴士總站,路線分明,附近也有免費廁所。但在以色列,巴士總站看來複雜混亂,車費亦高。最要命的是有些站牌竟全是希伯來文,遊客根本看不懂。 宣教學上有一課題叫 “文化衝擊” 或 “文化震盪”,即一個初到埗者,遇上一些與自己文化背境不同的事情,就會產生一種不自在的感覺。譬如自由行的背包客,就要首先分辨方向、貨幣、餐飲、上廁所……,有時碰壁是少不了,這是 “學習”。待稍為有所掌握,自信心增強後,始會投入新環境中。承受壓力的程度因人而異,若能處之泰然,便可樂在其中。 無論是自由行的獨行俠,宣教士或新移民,都要在文化學習上承受一點壓力。路路暢通固然是好,但碰一點壁也不是壞事,這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實際瞭解當地文化,並能有多一分的體驗。當然,學習過程或會帶來衝擊,可是要得寶貴經驗是要交學費的!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新宣教士受差派往世界各地的宣教工場去,他們要首先接受文化衝擊的考驗。兩年內能成功適應新文化者,大概可以繼續留下事奉;要是第一任期完結而仍還未能勝過文化震盪者,則要想想自己是否適合做宣教士,或是該考慮轉到別的工場去。 請為宣教士新丁禱告,融入文化不是一件易事,而是基於不同情況或會花上三五七年。因此,他們極需要我們的代禱!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